回收蟲草蛹蟲草的人工培育技術
回收蟲草蛹蟲草的人工培育技術
蛹蟲草又名蠶蛹蟲草,因滋補、藥用功效與冬蟲夏草相近,正日漸成為冬蟲夏草的理想替代品,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。
人工培育蛹蟲草時,先將蛹蟲草菌接種于培養基上,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,再挑取分生孢子用無菌水制成孢子懸濁液,接種于宿主即蛹體上,保護蛹體直至僵硬。然后將僵硬的蛹體放在模擬蛹蟲草自然生態條件下培養,從蠶蛹中長出的子座便同野生蠶蛹長的一模一樣。具體操作如下:
1.菌株的篩選 將蛹蟲草通過活的蛹體進行復壯,進而篩選出對蠶蛹致病力強、易形成孢子的菌株。
2.孢子懸濁液的制作 菌株接種于培養基上,置20℃溫度下培養,待出現分生孢子后,挑取一部分放在無菌水內制成孢子懸濁液待用。
3.宿主準備 將家蠶或蓖麻蠶上簇后煙熏消毒。一周后剖繭取蛹,剔除病蛹和不良蛹,選發育時期的健康蛹作宿主,也可直接選取上簇前的五齡蠶作宿主。
4.蛹蟲草菌的感染 用接種針針尖蘸孢子懸濁液刺入蛹體,感染成功率可在95%以上。
5.感染蛹體的保護 染菌后的蛹體平攤于蠶匾或竹席上,室溫下保護至蛹體僵硬。
6.子座的培育 模擬蛹蟲草的自然生態環境,培養僵硬的蛹體長出于座。方法是在僵硬的蛹體上覆蓋一層多孔材料,如碎海綿、細煤渣等,置于室溫下、空氣相對濕度為90%的環境中培養。
7.子座的定向培養 為使生出的子座長而硬,可采用定向培養。方法是,將僵硬的蛹頭向上,插入多孔保溫的材料如海綿中,放在前述溫濕度及光照條件下培養。
8.蛹蟲草的收集保存 子座成熟后,挖出清洗,用食用酒進行體表消毒,再放在60℃環境下烘干,置陰涼干燥處密封保存。
由上述途徑培養的蛹蟲草,從接種到子座成熟約需35天—45天,每平方米培育面積可收獲250克—300克。據檢測,人工培育的蛹蟲草含有大量的蟲草酸、蟲草素、氨基酸、微量礦物元素和生物堿,可補精髓、抗腫瘤、鎮靜消炎、止血化痰,對腎炎、肝炎、哮喘、神經衰弱等疾病有明顯療效。